总书记向世界讲述一个拥抱冬奥的中国
——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
今天,从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端详,万千欣喜,万千感慨。
当1908年欧洲举办奥运会№的消息传到中国,《天津青年》杂志发出“奥运三问”的时候,谁能料想,百年后不仅一届“无与伦比”的夏季奥运会惊艳了世界,冰雪绚丽的冬奥会也花落中国。
百年奥林匹克梦,一曲奥运与国运的交响。
冬奥㊣梦交汇中国梦。昔日九原板荡、百载陆沉之际憧★憬着“奥运举办之日,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”;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,一场又一场盛会成为新时代的必然,也正如习近平※总书记所思所感:“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。”
历史会记住这一天:2022年2月4日,北京冬奥会开幕。
熊熊火炬≡将在鸟巢点燃,北京将成为“双奥之城”。
故事,要从2014年的那个春节讲起。
习近平总书记远赴俄罗斯索契,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席深谈,冬奥梦的种子由此扎根中国。
从梦想到梦圆,8年时光铭★记奋斗足迹。
此刻,世界瞩望冬奥,瞩望中国。
开幕前赢得█的一块“金牌”:
向世界讲述一个“让老百姓感到幸福”的中国
2014年2月,习近平总书记同巴赫主席在索契深谈时,娓娓道来冬奥之于中国人民的意◥义:“在中国,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。如果冰雪项ㄨ目能在关内推广,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,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。”
依山襟▲海的山海关,既是历史上锁隘难攻的军事要▓塞,也是自然气候造就的△冰雪运动分界线。让更多人更广泛参与到包括冰雪运动在内的体育运动中【来,这正是奥◆林匹克精神的要义。总书记的讲述打动了巴赫主席→,也铺展了足以改变世●界冰雪运动格局的壮阔图景。
冰雪运动门槛¤高。放眼世界,阿尔卑斯山⌒脉覆盖及辐射的欧洲多国,在本世纪诞生了全球1/3的冬奥金牌;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覆盖及辐射国家贡献了全球17%的冬奥金牌。气候地理、人文ξ 传统之外,经济发展的底子亦是关键。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我国体育部门就提出过冰雪运动“南展”的设想,收效并不理◥想。
把冰雪运动推广到关内,离不开■小康路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而从另一个视角去看,“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。”
国内考察,看到“小眼镜”多了,总书记谆↙谆叮嘱“让孩子们跑起来”。“看我现在身【体这么好,都是小时候体育运动打下的基础。”2016年秋天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,他对孩子们亲切】地说。
2017年初,张家口。望着一「群叽叽喳喳分享冬令营感受的孩子们,习近№平总书记笑着问,“你们在滑雪中找到魔法了吗?”
时代的变迁仿佛施了魔法。冰雪运动也日⊙渐走向大江南北,“孩子们都很幸福,赶ξ上了一个好时代”。
从年轻一代的体质、个头,到耄〗耋老人的健康,话题广泛而深╲入。总书记在5年前的这次考察中还提了♂一组数据: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,到如今的76岁,到2025年这个数字还要进一步提高。
举办冬奥会,中国的目光却不止于此,更致力『于推动“人”的改变:“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,福建旅游,人民的健康、人民的体质、人民〓的幸福,都是一脉相承的。”
1917年,《新青年》杂志刊发《体育之研究》,作者“二十八画生”正是年轻的毛泽东同志。“国力苶弱,武风不振,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。此甚可忧之现象也。”一代伟人发出了“欲卐文明其精神,先自野蛮其体魄”的震耳呼喊。
曾经,中国人被称作“东亚病夫”。1932年,“中国奥运第一人”刘长春远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。一个人远征,一个人却代表了一个民族追赶世界的决心。
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同志忘」不了昨日的苦难屈辱:“过去说中国是‘老大帝国’,‘东亚病夫’”“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”。后来,邓小平同志〖在会见外宾时有感而发:“过去我㊣ 们是东亚病夫,以后要做东亚强人。”
面黄肌瘦、喘息孱弱的形象,令一个国家蒙尘。而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后,《纽约时报》感叹:“北京给【了世界一份青春。”
从2008年到2022年,世界眼中的中国愈加多彩而富有△朝气。上个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冬奥场馆时,叮嘱记者们讲好各国奥运健儿▲激情拼搏的故事,讲好中国筹办冬奥的故事,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,“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、富强、开放、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