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福建日报龙岩观察】梁舒:为孩子造一座成长』花园
2018-09-05 10:47 来源:新龙岩
原标题:【福建日报龙岩观察】梁舒:为孩子造一座成长花园
扔掉手机、关掉网络,带孩子走进森林,呼■吸新鲜的空气,国内新闻,倾听流水的声音,在大自然中▽收获智慧与美。
两年前,怀揣着这个愿景,80后返乡女青年梁舒,毅︻然从厦门一家外企辞职,回到上杭湖洋镇的一个小山村里,投身自然教育行业。这既是一次艰辛的创业之旅,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〇在自然环境下成长的机会。
造园,从城市回归乡村
上杭湖洋镇上罗村背◥靠龙嶂山,掩映在绿树花丛间,百余人的▂村子,除了鸡鸣和几声犬吠,总是略显寂寥。黄狗在▓村里溜达,老年人在路边阴凉处坐着聊家常。
一栋崭新的白々墙水泥房依坡而建,推开植物缠绕的拱形铁门,映入眼帘是园主梁舒的家。园子里分◥门别类种着樱花、玫瑰、绣球花等花木。7月一场台风刚刮过,园子里的花谢了一▓地,草木也蔫了。
两年前,梁舒带着两岁大的女儿回到村子时◥,这里还是一处长满杂草的荒破。
“园子里到处长满荆棘、杂草,比人还高。”回忆造园经︼历,梁舒记忆犹新。荒坡上,她家的祖屋由于年久失修,已倒塌了大半,在原有基础上,她推掉重建∩这栋110平方米的工作室,整个花园占地4亩,地大多是从村民手中租下来的。
2011年,梁舒从集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,在厦门翔安小渔村的一家外企上班,过着悠闲舒适的日子。“每天上↑班坐车都要经过一片绿油油的菜田,办公室的窗外就是一片蔚蓝色的海。”梁舒说,自己喜ζ欢亲近自然,久居城市,她也向往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,而随着女儿的出生,这种想法越发强♂烈。
“放弃城市生活,回到农村打拼,很多人都不理解,但做这个决∏定,我不纠结。”梁舒说,2016年初,她从公司辞职遭到父母反对,但她还是带着女儿毅然回到了家乡,“最初的想法很简单,想要一个自然的环境,给孩子一座↙成长的花园”。
“原来预算10万元就够了,没想到这个项目居然是个无底洞。”几经考虑,梁舒最终将花园№选址在父亲的老家,她将20万元积蓄全部投了进来,另外还从银行贷款10万元,但造园资金远远不够,为了省钱,从园子的基础建设到装饰等等,很多㊣ 事她只得亲力亲为。
展开全文
“创业过程虽然辛苦,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。”梁舒说,最艰难的时●候,由于缺乏资金,她不得不中断造园计划,去镇上一家企业上班,以补贴园子的日常开支。
经过近一年的∞努力,这座崭新的花园终于落成,园子里种植了万朵玫瑰、月季、紫薇等花卉,一年四季花◤儿渐次开放,吸引着周边的游客慕名而来。
梁舒在开展自然教育课。
耕心,营造乡村“人文客厅”
造园只是一个开始,但后续的生存问题,也让梁舒思考发展的方向。梁舒原本想打造一个观光休闲民▓宿,但后来考虑到孩子的成长教育,她改变了自己的想法,转而投向“自然教育”。
“自然教育”在欧美及日本等早已普【及,主要针对3岁至12岁的孩童,但在闽西山区,这个行业尚处空白Ψ 。
“我们并不缺乏知识的获得渠道,缺乏的恰是智慧的体验积累。”梁舒说,自然教育并非简单地★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玩,而是在大自然中,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好奇心,探索其中的奥秘,获得▆智慧与美的体验。
2016年,梁舒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取名“心田”,初衷是“耕耘心田”,专注自然教育和园艺疗法等。为了确¤保基地教学的专业性,她特意赴日本、广州等地⌒ 系统学习相关知识,并组建教学团队网。团队成员中,包括了厦门大☆学、中山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生态学、植物学、艺术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十余○人。每次活动,梁舒会根据内容需要,邀请不同专业人士参与教学。
经过努力,2017年11月,她的花园通过了中国社工联园艺治疗学部的审核,获评为园艺疗法试点基地。梁舒本人也获得日本自然体验活动指导者「认证。